top of page




關於視力檢查
每日平均到診人數約100人,每人均會新增一筆驗測紀錄。病歷資訊量日益增加,逐漸造成護理人員有閱讀查找不方便,或是舊有重要的資料毀損影響醫師的判別,間接影響到品牌的信任度也相對降低。
專案時程
2022 10 - now
遇到的挑戰
-
整合測量所需資訊,以加速護理人員檢查效率
-
提供護理人員與醫師符合不同情境的紀錄內容
我的角色
我擔任透過研究與現場了解實際的看診流程,護理師紀錄方式,並深入瞭解不同測量狀態的特性。
_
使用者研究 、使用者旅程規劃 、發想活動、線框圖製作、 使用者測試 、設計完成
團隊
診所院長 x1
專案經理 x1.
UIUX x1
全端工程 x1 .
預期目標
加速
現場人員操作流程效率
串連
病歷數位化資訊

核心問題
如何提升幫 患者做對應的視力檢查效率?

角色定位 、測量模式流程
-
有哪些視力測量的模式?
-
每個模式的固定客群?
-
初診有固定測量的流程嗎?

使用情境、模式個別細節
-
戴眼鏡和隱形眼鏡的病患區別?
-
成人和小朋友的檢查差異性?
-
年長病患會有哪些測量方式?

紀錄方式、所需常用資訊
-
對醫師與護理人員最關鍵的資訊?
-
紀錄的數值間距與單位?
-
有哪些常使用的備註?
使用者訪談
先向診所經理進行初步訪談了解現場人員的流程,也同時與合作廠商了解各儀器介接架構,構成初步產品方向。
根據已中心問題延伸詢問出值得留意的,包含:

01
依病患選擇檢測模式
a. 測量方式:裸視 VA、矯正視力 VACC、帶鏡矯正視力 VAPG
b. 用眼:左 OS、右OD、雙眼OU。
c. 測量距離分為遠距、中距、近距。
02
模式有各自的檢測項目
a. 檢測時,會在半暗室環境下測量。
b. 加入針孔Pinhole,讓視力更清晰。
c. 老花眼會多近一步測量 中、近距離 測量以達到更好視力。
d. 近視防控治療細分為 防控隱眼、防控鏡片、塑形片
e. 只會測量遠距的狀況。
03
依不同狀態紀錄所需資訊
a. 針孔Pinhole,會額外紀錄PH值。
b. 中、近距離時,紀錄寫法為ADD。
c. 隱形眼鏡有分軟式 SCL 、硬式 HCL ,測量會紀錄類型,如:日拋。
d. 近視防控會紀錄 驗配日期、配戴狀況 方便追蹤與初判使用狀況。
e. 常用備註有吃力、光暈、模糊。
用戶旅程地圖
發現病患在不同情境中療程有所不同,而護理人員根據過往經歷在書寫上會有各自的紀錄方式。病歷上會變得眼花撩亂,逐漸造成人員間在溝通上的誤解也無從詢問。 不聯通的資訊會導致誤判風險。
經過研究 得出三大痛點
護理人員|有效執行測量、統一紀錄方式
醫師|準確關鍵資訊


使用者測試
為了更直接測試滾軸的實用性,再初版prototype 確認可執行後,已開發部分畫面再請院長協助測試。
然而發現...

流程的細節調整
在與院長討論過程中,得知測量上還會有其他不一樣的細節會需要檢測與紀錄,因此畫面需要調整以符合需求。

用戶使用缺乏靈活性和效率
在原始設計以檢測方式分別設計,發現可能會有病患一人檢測兩個方式,必須完成重新開啟新方式,無法讓用戶快速輕鬆地完成任務。